2025年4月25日,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病理學和醫學教授Edgar Engleman醫學博士及其團隊,在國際期刊Science(IF=56.9)在線發表題為:Tumor-derived erythropoietin acts as an immunosuppressive switch in cancer immunity的論文。該課題組通過體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構建了具有炎癥T細胞豐富(熱腫瘤)或非炎癥T細胞缺失(冷腫瘤)腫瘤微環境(TME)的肝細胞癌(HCC)的自發性無主因模型。研究表明,腫瘤細胞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(EPO)決定了腫瘤的免疫類型。腫瘤源性EPO通過與腫瘤相關巨噬細胞(TAMs)上的同源受體EPOR相互作用,自主產生非炎癥性TME。EPO信號通過NRF2介導的血紅素耗竭促使TAMs發揮免疫調節作用。由于增強的抗腫瘤T細胞免疫,去除腫瘤源性EPO或TAMs上的EPOR會導致炎癥性TME和腫瘤消退,與基因型無關。EPO/EPOR軸作為抗腫瘤免疫的免疫抑制開關。通過抑制EPO/EPOR信號通路,可以顯著抑制腫瘤生長,并與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產生協同效應。
介紹:
癌癥患者的腫瘤中如果有炎癥(富含T細胞),這往往表明活躍的抗腫瘤免疫反應,通常會受益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(ICB)治療。然而,盡管存在理論上應該觸發免疫反應的腫瘤突變,大多數患者的腫瘤卻是非炎癥性的(缺乏T細胞),并且無法從ICB中獲益。這些非炎癥性腫瘤通常充滿免疫抑制的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,這些細胞會阻礙T細胞的初始活化、激活和歸巢—這些都是促進抗腫瘤免疫的關鍵過程。然而,決定腫瘤免疫細胞譜系或免疫型的機制仍然不太清楚。
原理:
為了研究影響抗腫瘤免疫和腫瘤免疫類型的因素,利用體細胞基因編輯,我們開發并比較了具有炎癥或非炎癥腫瘤微環境(TME)的自發小鼠肝細胞癌(HCC)模型。值得注意的是,僅在非炎癥腫瘤模型中觀察到血漿促紅細胞生成素(EPO)升高和脾腫大,這與腫瘤大小無關,也沒有貧血的跡象。EPO是一種促紅細胞生成的糖蛋白激素,最近被認為與其他涉及炎癥消退的生物過程有關。在臨床上,EPO的高表達與幾種癌癥的預后不良相關,包括HCC,以及調節性T細胞(Treg細胞)和調節性巨噬細胞等免疫抑制細胞的積累。因此,我們推測EPO在促進免疫抑制的非炎癥TME中可能起著關鍵作用。
結果:
通過使用功能增強(在發炎腫瘤中EPO過表達)和功能喪失(在非發炎腫瘤中EPO去除)的方法,我們建立了腫瘤分泌的EPO通過促進調節性T細胞(Treg細胞)并減少CD8效應記憶T細胞(TEM細胞)自主塑造腫瘤微環境(TME)的免疫格局,從而促進免疫逃逸。由于我們觀察到免疫調節巨噬細胞是人類和小鼠肝細胞癌(HCC)中主要的EPO受體陽性(EPOR)群體,我們假設EPOR巨噬細胞直接介導EPO的作用,并且在預防HCC中的免疫監視中是需要的。我們發現,通過基因缺失或小干擾RNA處理靶向巨噬細胞實現的EPOR在巨噬細胞中的減少顯著抑制了非發炎腫瘤的生長,甚至導致某些已建立腫瘤的自發消退。這個效果主要是由強烈的CD8 TEM細胞反應驅動的,與免疫檢查點抑制(ICB)協同作用。我們在接受了巨噬細胞中誘導EPOR缺失的他莫昔芬或通過使用EPOR-Fc嵌合體誘餌受體中和EPO的藥理學抑制EPO/EPOR信號的已建立非發炎腫瘤中也觀察到了類似的治療協同作用。在機制上,我們展示了EPO重新編程促炎巨噬細胞——負責趨化因子的產生和抗原呈遞以招募和激活效應T細胞——轉變為具有庫普弗細胞特征的免疫調節巨噬細胞。最后,我們確定了NRF2(核因子紅系2相關因子2)作為EPO/EPOR軸的關鍵下游介導物,驅動巨噬細胞中的血紅素耗竭和抗氧化物生成,這些是免疫調節巨噬細胞重新編程中的關鍵事件。
結論:
使用具有不同免疫類型的肝細胞癌(HCC)自發性臨床前模型,我們表明EPO/EPOR軸在巨噬細胞中作為免疫抑制開關的功能,維持了缺乏T細胞的腫瘤微環境(TME),從而成為有效抗腫瘤免疫的主要障礙。失活EPO/EPOR可以重新編程巨噬細胞,啟動強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,將非炎癥性TME轉變為炎癥性TME。這些發現表明EPO/EPOR軸是HCC中一個有前景的治療靶點。鑒于高EPO表達與各種實體腫瘤的預后差相關,針對這一軸可能在其他腫瘤的治療中也有效。
巨噬細胞中的EPO/EPOR信號傳導形成一種非炎癥性的腫瘤免疫表型。腫瘤衍生的EPO結合到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上的EPOR,阻止它們分化成刺激免疫的巨噬細胞,從而驅動效應T細胞(綠色)的激活和募集。相反,EPO刺激的巨噬細胞是免疫調節性的,促進調節性T細胞(藍色)的激活,并維持未發炎、缺乏T細胞的腫瘤微環境(TME)。針對巨噬細胞中的EPO/EPOR軸,可以將未發炎的TME轉變為發炎的、免疫活躍的狀態。
總之,EPO/EPOR 軸在巨噬細胞中起免疫抑制開關的作用,維持 T 細胞缺乏的腫瘤微環境,是有效抗腫瘤免疫的主要障礙。使該軸失活可以重編程巨噬細胞,引發強烈的抗腫瘤免疫反應,并將非炎性腫瘤微環境轉變為炎性腫瘤微環境。這些發現表明,EPO/EPOR 軸是肝癌有前景的治療靶點。鑒于 EPO 高表達與多種實體瘤的不良預后相關,靶向該軸也可能在治療其他癌癥方面有效。這項研究為腫瘤免疫逃逸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,并為癌癥治療提供了潛在的治療策略。
荷蘭Liposoma的巨噬細胞清除劑Clodronate Liposomes,氯膦酸鹽脂質體,廣泛用于體內單核巨噬細胞清除,頻頻登刊Cell,Nature和Science。如果您也在研究巨噬細胞,需要訂購巨噬細胞清除劑劑,就可以隨時聯系大中華辦事處靶點科技(Target Technology),專業技術團隊給您巨噬細胞清除提供整套解決方案。
原始文獻:
David Kung-Chun Chiu et al.,Tumor-derived erythropoietin acts as an immunosuppressive switch in cancer immunity. Science 388,eadr3026(2025).DOI:10.1126/science.adr3026